English

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某些问题的原因分析

2000-02-16 来源:光明日报 魏曼华 我有话说

近年来,有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屡屡见诸于电视、广播、报纸等大众传媒。诸如:学习负担过重、心理压力大;校园歧视与精神伤害;逃学;教师体罚学生致伤、致残、致死;农村儿童的辍学、失学;娇气、懒惰、软弱、缺乏自理能力;早恋;离家出走;吸毒;自杀;还有如敲诈勒索、殴打抢劫乃至于凶杀等校内外暴力。甚至有因孩子考试分数不理想被父母打死、或者孩子因此而打死父母的恶性事件。这些,是目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突出问题。

以上这些,既有由于学校环境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问题,也有由于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问题。这些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,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。那么,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?应当说,原因比较多,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有复杂的原因,具有多因性。大致有以下原因:

学校教育的误区。长期以来,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。在学校,考试及其考试成绩压倒一切。社会、家庭评价一所学校、一个教师,用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指标就是升学率。这种片面的升学导向使学校教育陷入了误区,学校用分数压教师,教师用分数压学生。更可怕的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,成绩好即一切好,成绩差即被冷落、歧视、孤立,甚至被排除在集体之外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一直比较沉重,学习压力很大。虽然,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呼吁经常见诸于报端,但是,由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涉及教育的整体改革,所以,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。在所谓问题青少年中,学业问题的困扰是重要原因,这些学生大多经历了,从学习成绩差到厌学再到弃学、逃学、离家出走、继而违法犯罪这样的过程。学校教育的另一个误区是重智轻德,德育处于说起来重要,做起来次要的境地。学校和教师只看重学习成绩,或者说是考试的卷面成绩,而忽略了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。

社会上的不良示范。现在,社会风气不够好,如贪污受贿、假冒伪劣、卖淫嫖娼、抢劫等等。尤其是拜金主义,为了弄钱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……这些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和毒害性。青少年不是生活在真空里,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。教育青少年是全社会的责任,社会应当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。

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。现在,影视作品、报刊还有影碟、录像片中的色情、打斗、凶杀等等暴力镜头、场面充斥,有的还不厌其烦地展示犯罪的详细过程,似乎没有这些场面就不是戏。某些片子过度渲染武力,打人械斗、行凶报复、动辄拔出刀子、杀人不眨眼等。这些内容所包含、透露出来的若干信息,诸如,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,暴力行为方式、暴力伦理、暴力思维等等,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。心理学实验表明,由于暴力恐怖片的暗示作用,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又很强,所以,随着看暴力片次数的增多,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攻击性就会增强,长大后的暴力行为也会相应增加。

现在,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,如社会结构的重组,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等。在这一过渡时期,存在着所谓规范上的“真空,即旧的规范失灵了,而新的规范,不论是法律的、道德的、还是制度的都尚待或正在建立。因而,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,如腐败、贫困、失业、离婚率上升、环境污染等等。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,使一些人产生了信仰危机与价值迷失,也导致了青少年一代思想上的混乱。应当说,这是我国青少年成长中存在上述问题的深层社会原因。

那么,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,对此,学校、社会家庭都有责任。

对于学校来说,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。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,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、教育模式,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,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,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。同时,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。

要全面地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,重在职业道德、敬业精神的培养,使之真正作到关心、尊重、爱护学生。其次,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,面向全体学生,尤其要关注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。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、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等。此外,还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诸如金钱观、幸福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教育。

对于社会来说,重要的在于为青少年的成长创设良好环境。诸如净化文化出版市场,净化学校周边环境,开办一些青少年活动场所等等,更重要的是,加快社会改革的进程,从根本上铲除腐败孳生的土壤;依法治国,加强精神文明建设,宏扬社会正义。

对于家庭来说,应当进行如何做父母,如何承担父母角色的教育。会生孩子决不等于会做父母。目前,相当多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一般知识,也缺乏对于学习、对于学习过程、对于成才等等的正确理解。家长应当转变观念,尤其要改变“分数至上的陈腐观念,把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。(作者单位:北京师范大学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